
2018年10月19日上午,由四川大學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生態皮革、合成革關鍵涂層材料及高值化涂飾技術(2017YFB0308600)”2018年度工作總結會在陜西科技大學圖書館教師發展中心順利召開。該項目責任專家山西日化院李秋小院長受科技部材料處委托出席會議,來自四川大學、陜西科技大學、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學、浙江德美博士達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蘭州科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淄博大桓九寶恩皮革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山東黎寧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金獅化工有限公司、齊魯工業大學、北京華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20余名項目、課題、子課題負責人及財務專家參加了會議。
年度工作總結會由陜西科技大學馬建中校長主持。陜西科技大學科技處費杰副處長、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弓太生院長分別致歡迎詞。隨后,項目下設四個課題的負責人范浩軍教授(四川大學,項目負責人、課題1負責人)、鮑艷教授(陜西科技大學,課題2直屬負責人)、秦佃斌博士(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課題3組長)、陳旭東教授(中山大學,課題4負責人)分別對照課題任務書,向項目責任專家及與會代表匯報了各自課題的進展情況。匯報完畢后,與會代表就課題執行過程中取得的成果、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工作計劃開了討論。
經過1年多的研究,完成了基于水性材料的性能、成革性能、設備配伍性以及能耗、水耗的評估,論證了水性皮革、合成革涂層技術的可行性;闡明了水性樹脂和油性樹脂10大差異,揭示了水性涂層材料結構-性能之間關系和涂層性能的調控方法,構建了全新的水性皮革/合成革涂層理論,發表SCI論文20余篇;國內外首創基于水性聚氨酯無離型紙泡沫涂層技術和超纖革無水浸固技術,突破了水耗高、離型紙價格昂貴的行業共性技術瓶頸;建立了水性聚氨酯中試生產線2條,產能達到500噸/條、基于水性聚氨酯無離型紙泡沫涂層生產線1條,產能達到1000萬米/年;建立基于水性聚氨酯的濕法生產線1條,產值達到1600萬元;有兩項成果“全水性聚氨酯生態合成革及智能化生產技術”應用成果經鑒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低碳生態人造革制造關鍵技術及集成應用” 經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無離型紙泡沫涂層、超纖革無水浸固技術等1科技成果獲得轉化,2017年度被四川大學授予“產學研突出貢獻獎”。在項目研究過程中,有4項專利技術獲得專利實施許可,有6項成果獲得轉化,研究成果獲授權發明專利6件,申請發明專利21件,作為主要單位制訂行業標準7項,參與制訂國家標準3項,全面完成了項目任務書規定的研究內容并達到了預期目標。
最后,項目責任專家李秋小院長發表講話,他肯定了項目在過去一年的工作中取得的可喜成果,同時對項目后續執行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和期望。
此次會議的順利召開,進一步加強了各參與單位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有助于各參與單位了解項目、課題執行進展情況,加強了項目組織管理,為項目最終任務目標按時完成、提升項目執行水平奠定了基礎。